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正>胫骨骨折约占四肢骨折的3.77%,其中胫骨远端骨折约占胫骨骨折的7.2%[1]。胫骨远端骨折往往为高能量损伤所致,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易发生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而导致治疗失败[2]。目前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外固定支架、钢板螺钉、髓内钉内固定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势,适用于不同类型骨折及骨折的不同阶段。早期内固定有利于肢体早期负重功能锻炼及骨折愈合。本文对近几年来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笔者2008年1月~2013年12月对收治的976例60岁以上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498例,平均年龄72.3岁;股骨颈骨折478例,平均年龄75.6岁;观察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2例(3.2%),其中死于心肺疾病者占78.1%。年龄80岁围手术期死亡10例,≥80岁死亡2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术后死亡4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死亡1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心肺疾病和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更大,多科室的相互协作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Ovid、Pubmed、Oalib、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全文等数据库,检索1990—2013年的有关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文献资料。比较两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估计相对危险度及其95%CI和标准均数差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10个队列研究(579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均数差(SMD)=0.67;95%CI(0.23,1.1);P=0.003]和二次手术率[RR=2.90;95%CI(1.69,4.99);P=0.0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两者无统计学意义[RR=1.51;95%CI(0.98,2.31);P=0.06]。结论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相比,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更好的功能,但二次手术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跟骨刺切除治疗老年难治性跖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1月到2017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跖筋膜炎患者22例。纳入患者年龄均≥70岁,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并经多种方法治疗后疼痛缓解不明显,接受关节镜下骨刺切除并部分跖筋膜松解术。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日常行走的时间。分析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跟痛症评分(CS)以及术后6个月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12)评分,并与术前数据进行比较以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22例患者术后恢复日常行走的平均时间为(12.4±5.5)d。术后2例双足跖筋膜炎患者失访,共20例患者(22足)完成随访。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VAS评分和CS均改善[0.7(0.0~3.2)vs 5.3(3.8~7.0),Z=2.1,P<0.01;87.0±11.3vs 38.9±10.1,t=14.2,P<0.01]。术后6个月SF-12生理和心理评分均较术前升高(50.9±10.7 vs 45.3±9.6、47.2±9.2 vs 34.2±10.6,t=4.3、4.1,P均<0.01)。结论 关节镜下跟骨刺切除并部分松解跖筋膜可有效缓解跖筋膜炎患者症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PECD)治疗双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采用PECD治疗双节段CSR患者38例。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颈椎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颈肩痛和上肢神经根性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颈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55.0±12.4)个月。术后各随访时间点颈椎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颈肩痛和上肢神经根性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为89.5%(31/38)。结论 PECD治疗双节段CSR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中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克氏针钻孔手术和关节镜微骨折锥手术治疗小范围距骨软骨损伤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本次研究纳入上海市同仁医院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小面积距骨软骨损伤(面积<1.5 cm2)患者共66例,其中采用关节镜克氏针钻孔手术治疗28例设为克氏针组,采用关节镜微骨折锥手术治疗38例设为微骨折锥组,比较两组足踝功能优良率、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AAS评分、MRI评估、Berndt-Harty损伤分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操作便捷性和费用。结果术后两组足踝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而AOFAS评分和A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VAS、AOFAS及A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RI矢状位骨髓水肿最大面积较治疗前均有减小,但其与疼痛VAS评分及AOFAS评分并无相明显关性(P=0.745,r=0.055);两组末次随访时Berndt-Harty损伤分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未见切口感染或神经肌肉损伤出现,切口均实现一期愈合,无再次手术病例。两组手术时长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钻孔组费用较微骨折锥组高。结论关节镜克氏针钻孔和微骨折锥手术治疗小范围距骨软骨损伤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应具体根据软骨损伤情况及术者操作经验合理选用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穿刺置管技术辅助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9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接受PETD治疗的42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半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例)术前使用Mimics软件模拟PETD工作通道,规划术中穿刺角度及关节突打磨程度,参考模拟结果行PETD;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C形臂X线机透视穿刺行PETD.记录2组穿刺置管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8.19±2.23)个月.观察组穿刺置管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发生1例神经根减压不彻底术后遗留部分腰腿痛,经非手术治疗后恢复;对照组1例发生小骨片卡压神经根致腰腿痛较术前加重,行开放手术取出卡压骨块,并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三维可视化穿刺置管辅助PETD可明显缩短穿刺置管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做到更精准、快速置管,更少的辐射暴露,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A型(新AO分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共58例,所有患者手术方法均为麻醉下牵引推压复位后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3个月、1年随访时胸腰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变化、椎间角矫正情况,利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例患者均获得1年的随访,平均18.2个月,手术时间平均9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1m L,术后引流量平均189m L,与术前比较,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明显增加,椎间角明显减小,VAS评分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置钉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重建椎体高度,且远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腰段Chance骨折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10-2014-03经后路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Chance骨折25例,按照Denis屈曲过伸分型Ⅰ型14例,Ⅱ型8例,Ⅲ型2例,Ⅳ型1例,术前完善CT和MRI明确诊断,手术采用UPASSⅡ脊柱微创系统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指标以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为主。结果本组25例均获得随访,4-6周内骨折愈合良好,可护腰保护下功能锻炼。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70.4±14.3)%恢复至术后(95.8±4.1)%。临床疗效根据Macnab评分优良率80%。结论 Chance骨折为不稳定骨折,应行手术治疗;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适用于不需进行椎管探查的chance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